2025年3月4日,由北极星电力网、北极星储能网主办的2025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。本次会议聚焦储能技术发展趋势,汇聚国家能源集团、国家电网、大唐集团、电力研究院及众多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,共同探讨储能技术创新与实践路径。
晟运能源受邀参会,并由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梁建钢博士发表主题演讲,就《构网型储能的关键技术与应用》展开深入交流。
把握行业趋势,破解新型电力系统挑战
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攀升,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。特别是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背景下,如何增强电网支撑能力、提升电能质量,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与此同时,部分地区电网已提出构网型储能的具体应用需求,储能行业正迎来新的技术变革期。
此外,构网型储能的国家标准正处于立项阶段,未来有望加速行业规范化进程,为技术推广和工程落地提供重要指引。
针对这些行业趋势,晟运能源始终保持技术创新前瞻性,围绕构网型储能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,并不断优化产品解决方案,以更高性能、更优适应性的储能技术,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
夯实核心技术,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突破
在演讲中,梁建钢博士详细阐述了构网型储能的关键技术指标。晟运能源通过自主研发,构建了涵盖交流适稳能力的多项核心技术体系,为储能系统提供更强的电网适应性和更稳定的运行能力。
1、快速调节能力:采用先进的一次调频技术,实现毫秒级响应,有效调控电网频率波动,提升系统稳定性。
2、惯性支撑:依托惯性响应机制,使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时,增强电网的抗扰动能力,缓解电压和频率波动。
3、黑启动功能:弱电网支撑能力,无振荡环流。在突发断电情况下,为电网重启提供安全保障。
4、多机并联优化:优化并机数量设计,提升储能系统的扩展能力,使其更适用于大规模新能源场景。
5、宽频振谐抑制:强弱电网自适应控制策略,基于有源阻尼和无源阻尼的混合应用解决方案。
6、强大故障穿越能力:确保储能系统在遭遇短时电网故障时依然能稳定运行,避免因电压波动导致储能设备脱网。
本次研讨会不仅是行业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,更是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。晟运能源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,以前瞻性的构网型储能技术为核心,深度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
未来,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,积极推动构网型储能的标准化进程,并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携手合作,共同促进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,助力能源行业迈向更加智能、高效、绿色的新时代。